立秋,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在这一天,各地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以下是一些关于立秋的小知识和风俗。
1.立秋习俗——贴秋膘
立秋这天,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习俗。因为盛夏时期太过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入秋之后,秋高气爽,家家户户都会各显厨艺,烹饪各种肉食来补充能量。“贴秋膘”源于古代人们观察到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体容易消耗脂肪,为了抵御秋冬季节的寒冷,需要在立秋后适当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2.立秋养生——祛暑健脾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气温仍较高,在饮食上还是应坚持祛暑清热。立秋前后,适当吃些瓜,有清热、利湿、消暑的作用。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寒凉的食物要少吃,以免伤及脾胃。中医认为,在气候炎热之时,人体阳气外泄,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因此立秋后应注重健脾养胃。
3.立秋风俗——摸秋
在南方,立秋之夜,人们可以到田地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瓜果的人家,无论多少,也不会叫骂,只图一个好愿景。“摸秋”寓意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立秋农谚
跟“睁眼秋”有关的农谚不少,像是“睁眼秋,禾苗秀”、“睁眼秋,样样收”。这些农谚意味着“睁眼秋”年景不错,天气好,利于庄稼生长,收成也会挺好。同样,还有跟“七月立秋”有关的农谚,反映了立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5.立秋祭祀——祭禹王、秋社
每年的白露时节,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历时一周。这样的风俗习惯是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秋社原本是在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从汉代就开始了,后来把秋社定在了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时候收获都完成了,官府和民间都会在这天祭祀神灵表示感谢,还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6.立秋养生——睡眠
秋季是从热烘烘的夏季转向冷冰冰的冬季的过渡时候,立秋一来,白天黑夜的长短还有气温都慢慢有了变化。秋季养生注重“收养”,睡眠是积攒精力的关键办法。要是晚睡,很容易把人体的阴气消耗掉,导致免疫力下降。立秋后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健康。
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节日。在这个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