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从最佳入睡时间开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都在寻找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期,一项由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团队发表的研究显示,晚十点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一发现,并提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1.最佳入睡时间:晚十点至十一点
研究发现,22点至22点59分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这个时间段内,身体中的血液会回流到肝脏,有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建议将睡眠时间控制在晚十点至十一点之间,以获得最佳的睡眠质量。
2.规律作息:强化睡眠-觉醒周期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建议每天的夜间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定时睡觉(一般建议不晚于11:00左右入睡)和起床,有助于强化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从而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维护身心健康。
3.睡前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
在洗完热水澡后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睡前避免喝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措施。
4.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因年龄调整
30~59岁的中年人,建议睡眠时间为7个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佳睡眠时间为6个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需求和承受能力也会发生变化,睡眠时间也需要相应调整。
5.睡眠障碍:寻求专业治疗
分析自己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如严重焦虑、抑郁、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都需要医生介入进行治疗。不要忽视这些症状,及时就医,以确保身心健康。
6.晚睡晚起:影响生物钟
晚睡晚起会影响生物钟的正常运行。当你11-12点才起,视交叉上核会发现;当你凌晨2点还不睡,继续玩手机玩电脑,视交叉上核又会懵逼。这样,你就会入睡困难,就算睡着了也会容易做梦,整体的睡眠质量会下降。
7.预防心血管疾病:关注睡眠时间
英国牛津大学团队研究发现,睡眠开始时间与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22点至22点59分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太早、太迟的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关注睡眠时间,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晚十点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调整睡眠时间、寻求专业治疗等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关注睡眠健康,守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