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省上调最低工资,如何计算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上海、新疆、江苏、山东、广西、辽宁、甘肃等10余省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引发了广泛关注。最低工资标准是如何计算的?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计算方法如下:
1.基本工资:通常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即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内应得的工资。基本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1.75÷8。
2.加班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向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支付的工资,剔除加班工资、高温津贴等项目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加班工资倍数。
-正常加班: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调休日加班:调休日属于工作日: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
1.长春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12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1元/小时。
2.吉林、白山、松原市区和延吉市、珲春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920元/月。
3.重庆市:拟将最低月工资标准第一档从2100元/月调整为2330元/月。
4.河南省:2024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5%。
5.吉林省:自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工资指导线
部分省份还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为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提供参考。例如:
-河北省:企业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为13%,中线(基准线)为8%,下线为3%。
除了标配的五险一金,过节费也成为应聘者关心的“加分项”。目前,不少公司员工福利健全,逢年过节都会给员工发放过节费。
随着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劳动者工资待遇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合理调整工资水平,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